2011年5月10日星期二

星島日報報導2011-5-9

凝聚文學社群
/文:鄧小樺

文學是源遠流長的東西,由複數個體集合而成。它是一個這麼響亮的名字,世界各地都會有人因為這兩個字而從四方八面聚攏在一起。

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以殖民地的統治歷史令文學一直處於邊緣,文學便往往在社會上不可見。可是隨着教育改革,本土文學和創作在中學教育中的成分增加,各大學亦開設了香港文學和創作課,更以有教授和學生是作家為榮,文學在社會上的能見度大大增加,許多地底潛流正在湧動。

最近參加了何鴻毅教育基金與《字花》合辦的《筆可能文學營:字在山水》,感受很深。營中的參加者是二十五歲以下的學生,本身都對文字創作甚有興趣,對知性和審美的事物興趣極大,而且很有理解的耐性,喜歡思考。比如以自然書寫著名的台灣作家來講非常自然與環境運動的關係,梁文道講德勒茲的「變向動物」書寫,本來是對大學生而言都有點太知性和複雜,一眾參加者卻聽得十分受用興奮,表示大受啟發,甚至表示不明白但也很喜歡聽,會回家自己再想。

明報報導2011-5-9


他們才是風景——筆可能文學營後記
/文:俞若玫/副刊世紀

以「字在山水」為題的筆可能文學營剛於4 月28 日結束,三日兩夜,百位同學,再加30 來位工作人員、嘉賓講者前後進出一片綠山,談文學、賞自然、寫詩篇。但,對我來說,真正的風景線不是蟬翼蓮香,或粉豬黑鱷而是一群滿有創作意欲,渴望讀者,不怕理論,眼比星閃的青葱文學社群。文學營讓我們看得見他們。美麗的本土年輕作者群。他們在。

為什麼要搞文學營?在香港搞文學營有什麼意義?半年前,我不停想。後來,在高中同學寫作班上,聽到壓抑而來的誇張尖叫及高頻嬉鬧;遇上雙雙既要應付語文考試又想發展個人寫作風格的迷霧眼睛;看到大學同學的創意寫作功課,用字貧乏,內容浮面,未能達意;我想,我明白了,文學營可能就是偏離日常的創作空間,讓同學稍稍離開語文教學災難現場,重新享受寫作經驗的短暫場域?

經濟日報文章:2011-5-9



文學社群新勢力
/陳椎


  近年不少喜歡閱讀和寫作的年輕人聚在一起結為文社,透過聚會和活動凝聚志同道合的人。這看來毫不新鮮,卻誠然是多年來寫作教育的果實。他們往往在寫作坊相識,致力延續閱讀和寫作的氛圍。這些果實或許尚未飽滿和成熟,卻蘊藏着暗湧般的文學力量,蓄勢待發地要成為更強壯的文學群體。

  自 50 年代南來文人創辦的《中國學生周報》、《文藝新潮》開始,出版物往往是辨認和區分不同文學群體的標誌。他們有強烈的文化理念,透過編輯和發表作品,展示立場及凝聚志同道合的人。其後報紙文藝副刊的沒落,催迫了 90 年代的小型獨立刊物,不同的文學群體力求在體制以外尋找自己的聲音,但始終離不開以雜誌的形式,展現自己的文學品位和理想。

到今天,出版業萎縮、網絡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年輕人的閱讀習慣,也改變了他們接觸文學,以及凝聚同路人的模式。他們不再以出版物為核心,而是以活潑的、多元化的閱讀及寫作活動為主,並最先在網絡掘起,招聚願意分享和交流的同路人,漸漸形成另一種文學風景。


2011年5月4日星期三

文學營大合照﹣﹣緊記堅持繼續寫作!


伸延活動:

各位營友請緊記,如果對離營前提交的作品有所修訂,請於三星期內(5月20日(五)),將作品連同姓名、組別以電郵發送至zihua2m@yahoo.com.hk,標題請註明「提交文學營作品(修訂版)」。

facebook筆可能文學營相本大徵集
三天兩夜的文學營過得真快,真感到意猶未盡。讓我們率先以照片重溫過去幾天的點點滴滴吧。

facebook筆可能文學營之意猶未問
文學營的「名家講座」以及「寫作工作坊」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之餘,也留下了不少問號。營內或許未有充裕的時間讓大家發問,如果你還有問題想向嘉賓講者提問,不妨在此留言,我們會盡力把問題交到他們手中。也不妨使用這個活動作延伸討論,談談你的想法﹗

加入「筆可能」寫作教育計劃facebook群組

加入字花facebook群組

瀏覽字花網頁,緊貼文化活動新動向。

2011年5月3日星期二

香港電台報導:2011-5-3

思潮作動:文明單位﹣﹣文學營

主持:鄧小樺,胡世傑

嘉賓:俞若玫(文學營計劃總監),Joyce,燊(文學營營友) 

***請按此到香港電台網站收聽***

2011年5月2日星期一

信報報導:2011-5-2

斷裂土地上 為新身份書寫下種

﹣﹣筆可能文學營山山水水
黃靜

由何鴻毅家族基金及文學雜誌《字花》合辦的「筆可能」文學營,以山水為題,學員一百,導師籌辦人員數十,浩蕩屯駐大帽山西北的嘉道理研究院石崗中心,瓦頂石樓有致地安頓於台灣相思林間。俯瞰可見元朗,包括因建高鐵工程而遭拆得七零八落的菜園村。石崗解放軍軍營則不時有直昇機飛越營地,一天下午更聽見放炮演習。

山水從來就不曾純粹。



文學和自然 邊緣再出發

台灣小說家、文學營工作坊導師駱以軍說到今天青年跟生存環境的關係。由符號主宰意義, 「地鐵,或者任何哪裏都有各種抽象指標,什麼牌子的衣服、球隊的名稱……年輕人跟土地脫離開來,被遺棄了。」中午抵研究中心,青年已群聚於各處,戴上組別顏色的襟章,鮮亮宛如小兵。導師跟他們玩暖身遊戲,有人開始埋頭拓印環境的質感,對常見的相思樹、鵲叫與蟬鳴小心檢視。90 年代以前,行山活動普遍,50、60 年代更甚。遠足郊遊也是如西西、也斯、小思等文人聚會的恆常方式。90 年代的詩社文社,也偶然辦戶外讀詩會。現在呢? 「商場化、管理形式,太過人工化和壓倒自然。今天年輕人和自然斷裂得很——首先得恢復同學的自然經驗。」《字花》編委鄧小樺說......


2011年4月22日星期五

名家講座嘉賓﹣﹣吳明益教授

名家講座嘉賓﹣﹣吳明益教授
「筆可能」文學營﹣「字在山水」





吳明益,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曾兩度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並獲亞洲週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金石堂年度最有影響力的書、聯合報小說大獎等等。著有短篇小說集《本日公休》、《虎爺》,長篇小說《睡眠的航線》、《複眼人》,散文集《迷蝶誌》、《蝶道》、《家離水邊那麼近》。論文集《以書寫解放自然》。

2011年4月14日星期四

「筆可能」文學營 – 字在山水:入選名單公佈(更新!)

「筆可能」文學營 字在山水 
入選名單公佈

鄭雯勵            梁煒陽            郭紹洋            容嘉文            黃妍萍
黃思澄            謝天燊            彭嘉敏            李立敏            嚴樂瑤
張雋熙            黃庭姍            葉韻詩            黃彥博            蔡倩怡
黃靜儀            張慧慧            鄧凱欣            黃興業            林凱敏
黃文苑            黃力                黃雁恩            鄭周鳳            鄺小芝
李嘉淳            李薇婷            曾潔姍            朱翠如            文寶瑜
王瑞欣            李曉琳            唐志源            羅梓駿            林蕙卿
方詠熺            伍港駿            周卓媛            莊薇錞            吳俊彤
梁曉彤            鄺嘉寶            李瑋怡            陳婉蕾         熊凱儀
梁皓然            周靖君            蕭頌恆            劉穎霖            黃頌欽


以上入選學員將會於413日(三)或之前,收到由《字花》以電郵發出的「入營確認信」及「入營須知」。敬請留意。
﹣﹣﹣﹣﹣﹣﹣﹣﹣﹣﹣﹣﹣﹣﹣﹣﹣﹣﹣﹣﹣﹣﹣﹣﹣﹣﹣﹣﹣﹣﹣﹣﹣﹣﹣﹣﹣﹣


第二輪入選名單公佈(4月14日更新):

馬愷琪   李巧兒   陳綺雯   潘燕鳳   陳翊德
袁仁健

以上入選學員會於今天收到由《字花》以電郵發出的「入營確認信」及「入營須知」。敬請留意。

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

筆可能學生請留意~

請各位筆可能的同學仔留意,凡是經由筆可能導師推薦參加文學營的你們,是必然入選的,所以收到了確認電郵要好好保留呢!


以下是筆可能同學的入選名單:


金露   李哲一  鄧雯欣  李鎂蘭  潘佩儀
鄭祉愉  譚韞瑩  駱嘉時  徐思玥  陳思盈
管瑞雪  林莉   薛曉彤  蔡慧妍  余欣媛
黃芊蔚  賴秋萍  何婧怡  鍾榮嘉  謝非
蔡文康  劉嘉垣  鄧瑋堯  林文駿  王宇航
林文浚  黃錦培  劉晡照  朱少鋒  李顥謙
陳駿皓  馬瀚祺  彭嘉穎  張格爽  羅佩霖
張悅嘉  朱濤   楊琛琪  李慧玲  莫韻儀  
黎錦恩  


文學營見!

2011年4月7日星期四

文匯報報導2011-4-7


字在山水走進自然尋獲「筆可能」
|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文學營在香港並不普及,這種聚集文學青年在短期內共同培養寫作經驗的群體活動,早在上世紀末時,尚被一定數量的年輕人所認受,近年來衰落不能不說是件憾事。有志寫作的人們可以通過文學營結朋識友、切磋技巧經驗、暢談筆下夢想,於參與者而言是不可多得的雋永時光,而從提升本土文學氛圍的立場去看,這種集體交流也是激發寫作靈感、構建朋伴式文字影響力的良好方式。「筆可能」在香港闊別文學營多年後,起意重構這一活動——在以「字在山水」為主題的3日交流活動中,亮點不僅是名作家領銜寫作工作坊,更將引領青年文學愛好者置身自然中,「在星光風鳴下,重新以寫作為媒體和自然聯繫。」豐富的自然體驗為他們的書寫內容注入多元素材與廣闊層次。「字在山水」,筆下便充滿無限可能。

明報報導2011-4-6


文化給力:5萬蚊一首詩 
| 記者、攝影:馮敏兒

中國著名詩人北島移民香港,因他認為香港是實踐「中國文藝復興」的理想基地,足以改變整個中國文化。詩人關夢南發動5萬元獎金的新詩創作大獎,再創造文藝雜誌銷量奇蹟;香港文學館在廢墟中重建,文學營摘葉為盟,重現人間,呀!文藝復興!

現代詩的頭獎誘惑

40多年文壇打滾,一代香港著名詩人關夢南,近日創造了兩大文壇奇蹟,促成頭獎獎金高達5萬元的現代詩創作大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而今年2月由他一手創辦的《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的銷量,超越3千本,更直向5千本進發,破了香港文藝刊物20多年來的紀錄。

數年前,關夢南從歷史考據中發掘了香港第一本現代詩集《和諧集》(創作年期為1922至1930年),作者李聖華牧師更被認為詩藝更勝冰心、朱自清,關夢南把詩集重印500本全售罄,更找來李聖華的兒子,並成功說服李聖華的企業家女婿蔡建中捐出150萬資助,成立「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為期5年,每兩年舉辦一次,不但公開組冠軍有5萬元獎金,連中學組冠軍都有1萬元。


星島日報報導2011-3-31

下月學校又放復活節假,Elsie跟很多家長一樣,都開始為子女留意復活節的活動。Elsie知道,何鴻毅家族基金及文學雜誌《字花》,將會在四月廿六日起,一連三日在嘉道理研究所石崗中心舉辦「筆可能」文學營,而且費用全免,適合熱愛自然和寫作,年齡介乎十五至廿五歲,持有效學生證的年輕人參加。

特備夜行大自然環節

Elsie印象中,香港近年少有以寫作為主題的宿營,所以對文學營的內容亦感興趣,故特別聯絡是次文學營總監余若玫(Cally),了解有關詳情。聽Cally講,以往康文署會舉辦文學營,但現時可能因為資源問題,已經停辦近十年,民間團體亦少舉辦類似活動。「可能有人認為,寫作是躲在家中,自己一個寫就可以,很少注重寫作的體驗。」


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一個人的反核 | 文:劉克襄



「筆可能文學營﹣字在山水」講座嘉賓介紹:

劉克襄,作家、自然生態保育工作者。長年踏查台灣各地山林,在香港亦行山多回,嫻熟本港各地山徑生態。

在其多年的創作過程裡,不斷嘗試各種自然寫作的文體和題材,大至地理文史的論述,小及昆蟲花草的研究,都曾潛心著墨,作品多部收入台灣國高中教科書。其最具代表性作品為動物小說和生態旅遊系列,諸如《風鳥皮諾查》、《少年綠皮書》、《野狗之丘》等皆膾炙人口。去年以《永遠的信天翁》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年初以《11元的鐵道旅行》獲開卷好書美好生活獎。六月甫出版《十五顆小行星──探險、漂泊與自然的相遇》。

﹣﹣﹣﹣﹣﹣﹣﹣﹣﹣﹣﹣﹣﹣﹣﹣﹣﹣﹣﹣﹣﹣﹣﹣﹣﹣﹣﹣﹣﹣﹣﹣﹣﹣﹣﹣﹣﹣﹣﹣
福島核災發生那幾日,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處於鬱卒的狀態。

危機的第五天,我在南部講演,友人安排下榻一間五十年歷史的檜木旅社。旅行時我習慣晚間上網,想要知道最新的外界狀況,老旅社卻無法提供這等服務。資訊突然喪失下,我不免若有所失,但連著幾日盯住新聞起落的緊繃心情,意外獲得鬆弛。

我躺在簡單的地板床,不知世界如何,反而有更多時間靜下來沉思。以前對核能,總是摸不清它到底是什麼,也難以量化、估算它的危險。想要站在反核,去說服旁人,好像也缺乏實證和著力點。如今福島核災發生,大家確切感受到,身旁有毀滅性的壓力。

人生難免困頓或低潮,我們可以含淚吞聲,鼓勵自己再加油,明天起來又是新的開始。但核災威脅帶給我的,竟是徹底的無力感。原本明早想要搭乘高鐵回台北,這一反覆思索,不免困惑著,匆忙趕著回去的意義又何在。這樣的快速來去,不就是一種耗能?核災當前,明天會如何誰又能掌握?這一輾轉難眠,遂萌生了慢慢回去的意念。

或許,讀者看到我這樣的行動,覺得很阿Q,誰會在乎你如此無濟於事的反制。但我以為人生就是要如此愚騃,必須要做給自己看。以一天的贖罪之心,感謝自然環境賜予過去的美好生活,同時表達自己對核能一事的態度。

環顧世界一些先進國家都支持核能,台灣當然害怕失去,更是依賴它。我們若把供應台灣五分之一電量的核能電廠關閉,經濟成長恐怕大幅萎縮,生活頓時更加困苦。在東京議定書的條約下,各國都積極思考如何減少工業汙染時,表面乾淨、衛生,看不到環境破壞的核能,無疑是時代的寵物。

但生活快樂與否的精神指標,不是全靠經濟數字決定。福島核災讓我們具體知道,它可能是來自地獄的科技,浮士德的糖衣。我想用一整天的緩慢北上,走過我們的鄉野山林,體驗農村的安詳和豐腴。我要以自然的美好和對社會體制的反思,表達自己對核能發電的立場。

透過走路,我感受我的具體存在,一個人的完整。如果大家能生活緩慢一點,放棄奢華的追求,以及不必要的用電。這五分之一說不定是可以放棄的。我很阿Q地,從自己開始。

隔天一早,我搭乘區間車,一站一站地泊靠,仔細觀看每一個鄉鎮和農村家園。我默默地記住每一小站的名字。習慣搭乘高鐵的我,已經很久沒有長途搭乘這麼慢的火車。節奏彷彿回到6、70年代一樣,土地再度鉅細靡遺地出現,我才發覺自己失去了什麼。

兩個半小時後,區間車抵達銅鑼。這兒有條過去一直想走訪的公路,縣道一一九。聽說是苗栗最淳樸的鄉野,我順勢去實踐。這段路程約莫十五公里,有人請我搭便車,中途也有公車停過,甚而計程車來探問,但我繼續走路。我想要具體地感覺自己和土地間的親密關係。走完了,再等候一輛巨業巴士,沿省一號公路慢慢開回台北。

搭乘最慢的火車和巴士,走一段長長沒有便利商店和咖啡店的鄉野,其實就具有一種政治意義。我用這樣微小的,期待未來回到某些過去的信念,以一天的走路,表達過度依賴核能的質疑和抗拒。

我一個人走著,希望自己將來會有很多這樣的一天。也期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走路機會和思考。走到有一天,走得很長時,我們全部走到金山海岸,讓政府醒悟,核能發電是可以不需要的存在。(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轉載自2011/03/26 聯合報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筆可能」文學營 - 字在山水

文學營在香港已絕跡了近十年,這個能為文藝青年開發深刻的寫作經驗及搭建藝文群體的活動,將於今年四月廿六日,一連三天,在嘉道理研究所石崗中心拔土再起。文學營將公開招募十五歲至二十五歲,有志寫作的朋友參加,費用全免。是次活動由何鴻毅家族基金及文學雜誌《字花》合辦。

「筆可能」文學營的主題為「字在山水」,旨在把參加者帶到自然,在星光風鳴下,重新以寫作為媒體和自然連繫。一邊領受大地之美,一邊深思跟自然的倫理關係及生活價值,也有機會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文學營活動多樣好玩,除了有中港台名家介紹自然寫作及領帶寫作工作坊外,也以新鮮的方式打開參與者五感體驗,開拓豐富的身體經驗,如日光下隨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老師律動身體、親到嘉道理農場看花賞樹、晚上享受星光音樂會,細嘗有機食物的味道等等(詳見附件之活動日程)。是次榮幸請到來自中港台的作家參與是次活動,包括:
 
講座嘉賓:北島、劉克襄、吳明益、梁文道及袁易天;
工作坊名家導師:(小說組)駱以軍、韓麗珠;
        (散文組)樊善標;
        (新詩組)王良和及鄧小樺

工作坊將以文類劃分,小組形式進行,參加者將可近距離跟導師學習。

此外,參加者需於離營前提交作品一份,優秀作品將有機會結集出版,公開分享創作成果。

參加文學營方法:

對象: 熱愛自然,有志寫作,15-25歲持有效學生證的青年均可報名參加。

報名方法:下載及填妥以下文件(見文末),連同300字之中文個人簡介以電郵或郵寄回《字花》編輯部收。參加費用全免,名額限50位,先到先得,報名從速。被取錄者,《字花》將會以電郵作個別通知,取錄名單亦會於文學營網頁發佈。

報名文件包括:
1. 有效學生證及身份證影印本
2. 「筆可能」文學營報名表
3. 照片、錄像及文字版權授予同意書

電郵地址:zihua2m@yahoo.com.hk
郵寄地址:九龍鑽石山大有街2-4號旺景工業大樓13樓D室
如以電郵遞交報名,只接受.doc,.jpg及.pdf文件格式。


報名文件下載(按右鍵「儲存檔案」):
筆可能文學營報名表